《十堰市推进“千企千亿”技改提升行动方案( 2023-2025 年 )》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十堰市推进“千企千亿”技改提升行动方案( 2023-2025 年)
技术改造是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制造强国高地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11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9855109130(V同号)
(卧涛集团:工商财税、股权设计、专利商标版权软著、项目申报、软件开发、各类标准制定(参编)、审计报告、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科技成果评价、资质认证等企业服务平台)
你想像卧涛一样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产品矩阵推广渠道,推广产品获取客户同时,宣传自己的品牌吗?抓紧时间联系我们吧!企业产品百度首页关键词排名、企业品牌推广、抖音短视频运营、抖音关键词推广、企业宣传片拍摄等,均可联系小编咨询,专业团队为您提供产品关键词、企业品牌优化服务!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龙头、链条、集群”,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系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绿色低碳为基本路径推动实施“千企千亿”技改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二) 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力争全市滚动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1000个、总投资 1000 亿元以上,技术改造对企业壮大、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 45%以上,培育千亿级企业 1家百亿级企业 10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00 家以上,建成省级5G 全连接工厂20 家以上,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20 家以上,争创长江质量奖 5 家、湖北精品 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6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十四五”期间累计降幅 12%,企业生产效率、产品品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 推进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改造
1.巩固提升汽车主产业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汽车及零部件龙头企业生产效率、工艺水平、核心竞争力。支持东风商用车D600 平台商品化,加快推进东风商用车中重型整车智能改造、车身智能制造升级,东风华神多品种油电混流生产线改造,东风特汽氢能源车扩能等项目建设。支持易捷特、赛力斯汽车 ( 湖北 )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开发新产品,加快实施易捷特 BBG24、东风S4 项目,赛力斯汽车( 湖北) 乘用车电动化转型升级项目。支持东风越野车加快东风猛上新一代军车、第三代军民融合产品研发生产。支持东风零部件“6+1”系统化业务布局。(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重点企业服务中心,相关县市区 )
2.巩固提升龙头企业优势。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资扩产、新上项目等途径实现规模与效益提升。支持万润新能源各产业基地增资扩产,推进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快钠电池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开发及产业化。支持远景动力提升电池产能规模,加快推进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建设。支持农夫山泉开发新产品,加快推进均州工厂年产 37.32万吨、新城工厂年产 15.41 万吨饮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相关县市区 )
3.巩固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竞争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推进秦巴钡盐新材料循环产业科技园、精益高精铜带技术升级、佳恒科技煤矿机械产品智能化产线、万向通达储气筒自动生产线、正奥比克希自动化设备更新、迪耐斯通达燃油商用车国六排放技术研发、同创汽车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改造、东风林泓电子后视镜系统、共同生物留体类产业链升级等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相关县市区 )
(二) 推进重点产业链加快转型
4.加快汽车产业链转型。推动传统动力总成产业链节能化轻量化改造,加快转型发展新能源动力总成,推进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规模和配套能力提升,支持龙警动力实施PACK 电池和氢能源项目,加快东实大洋电机新工厂建设。优化底盘系统总成产业链,引导车架企业加快产品轻量化改造,加大线控底盘系统研发投入和生产应用,支持东风零部件建设智能底盘中心,加快东风底盘系统车轮工厂搬迁进程。提升车身总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改造车身冲压、焊接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应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支持正和科技、三环车身、方鼎车身等企业规模提升。推动电气系统总成产业链技术升级,支持中生电器车仪电子等企业“生产换线”,引导传统座舱配套企业转型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终端、显示终端、抬头显示、音响等。(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相关县市区 )
5.加快新型电池产业链转型。正极材料强链,依托万润新能源巩固提升磷酸铁鲤正极材料,加快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补链,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研发生产负极材料积极拓展隔膜、电解液等电池关键材料发展空间。新型电池延链加大鲤离子电池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远景动力、东风力神等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充电倍率的电池。(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相关县市区 )
6.加快食品饮料产业链转型。引导食品饮料企业深入推进设备升级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先进技术开发应用,推动饮料行业新型灭菌技术、高速纸基复合材料容器无菌灌装设备、高速 PET瓶吹贴灌旋一体化设备等应用,鼓励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开发预制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改造一批灌装、包装等生产设备制造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延长食品饮料产业链条。(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 )
7.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链转型。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实施以节能环保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推动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生产转变,支持新峰制药等企业创新中药饮片产品形式,支持共同生物等企业升级化学原料药生产制备技术,支持天圣药业等企业大力发展创新药,推动丹江口市、竹溪县等医药健康产业园提标升级。(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卫健委,相关县市区 )
(三) 推进产业集群整体升级
8.发挥国家产业集群示范作用。培育提升“武襄十随”国家级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整车企业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加快向新能源汽车产能切换,积极构建零部件全配套、电动车强链条、商用车全系列、专用车多品种的下一代汽车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专用车以“增品种、提品质”为重点加大技改投入,鼓励迅捷安、震序、宝路等专用车企业面向应急救援、安保市场开发新产品。积极做强国家级商用车制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中小零部件企业轻量化技术、高效节能环保处理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商用车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相关县市区)
9.发挥省级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推进商用汽车产业集群集中攻关纯电动商用汽车,扩大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规模。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绿色制药、绿色生产等技术的开发应用,高标准建设十堰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各分园。推进竹房城镇带有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魔芊、食用菌、茶叶、黄酒、矿泉水等特色产业加工工艺更新改造,研究开发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推进张湾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迭代升级智能制造生产线、数控机床、高端模具、淬火装备等产品。推进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传统零部件企业轻量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拓展配套范围。推进郧阳区铸锻件产业集群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铸锻产业向“智能、节能、环保”绿色智造迈进。推进房县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加大再生铜、再生铝等产业污染物排放处理设备的升级改造,改进废旧物资拆解回收方法、流程。(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相关县市区 )
10.发挥产业园区主阵地作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大力推进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郧阳园、张湾园突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工厂,打造现代产业园区。丹江口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企业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加快食品饮料、生物产业扩能升级,打造绿色化转型示范区房县工业园区加快循环经济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园区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竹山经济开发区着力推动卫浴产业精密加工生产线改造升级,推动产品从龙头、花洒、阀门等卫浴配件向一体化智能卫浴产品发展,打造一流卫浴产业园。郧西工业园区重点推进新能源商用车、电力装备制造扩能升级和绿色食品产业精深加工,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扩大清洁能源规模,打造生态发展产业园。竹溪工业园区加强化工园区标准化、安全化改造,推进食品饮料中药材精深加工,打造绿色安全产业园。(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相关县市区 )
(四) 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11.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建好用好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武当实验室”,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或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企业按照“六有”标准加快各类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到 2025 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2%。(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 )
12.加强技改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型电池、绿色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采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集中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引导企业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 )
1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好用好十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与需求有效对接。引导企业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进程,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工艺技术加快升级改造。(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县市
14.提升优势产品质量。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品”战略,支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武当质量奖强化知识产权推广使用和专用权保护,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标准研制。( 责任单位: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 )
(五) 推进企业数字化赋能
15.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湖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业务环节数字化。开展企业数字化改造诊断咨询服务,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推进中小企业基础设施、业务系统、生产设备上云上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快速提升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能力。到 2025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应用。(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各县市区)
16.推进企业网络化协同。支持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商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支持东风设备、京能热电等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带动中小企业实现“链式”转型。支持产业链骨于企业依托通信运营商和应用系统集成商,加快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终互联能力改造,利用 5G高带宽、低时延的技术优势,新建或改造产线级、车间级、工)级等生产现场。(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各县市区 )
17.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实施“灯塔工厂”创建行动,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规模化整合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推进人工智能数字李生、未来网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广泛应用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智能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进行改造升级。到 2025 年,力争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10 家,有 1-2 家工厂达到“灯塔工厂”水平。(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各县市区 )
(六) 推进企业绿色化升级
18.促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进行绿色化改造,推动涂装等行业加快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推进易捷特涂装废气综合治理、鑫资铜业熔炼炉烟气深度治理等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
19.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积极创建能效“领跑者”,促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完善能源管控中心,实施高耗能高碳排放设备节能改造,实现能源高效低碳化利用。(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发政委各县市区)
20.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生产过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报废汽车、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城源科技、鑫钢再生、城鑫再生等企业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 )
(七) 推进制造服务化延伸
21.深化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企业由简单设备更新向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线上线下营销等全流程改造提升转变,力争到 2025 年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50 家。加强产品、系统、工艺流程等领域的研发设计,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 )
22.加强汽车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更好发挥长江汽车供应链公司融通支撑作用,拓展原材料集采、底盘集采、零部件供应、融资租赁、整车销售等领域的对接合作。依托车百链(武汉 )数字科技公司建设覆盖汽车供应链全链条的数字化科技平台,搭建汽车供应链数据库与上下游资源匹配及项目协同平台。(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产投集团,相关县市区 )
23.引导企业释放服务外包需求。引导中小企业树立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能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广泛采用服务外包,培育专业化应用服务供应商,推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 )
三、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协调解决重大技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 市经信局 ) 负责日常工作和综合协调对各县市区技改项目推进情况定期协调通报,不定期分行业组织开展技改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 责任单位: 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
(二) 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政策措施。加大技改项目金融支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强化技改人才支撑,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加大技改智力支持,开展技改诊断咨询服务。降低技改成本负担,落实技改项目土地、税收等政策,简化技改项目用电报装流程。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技改支持政策。(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国网十堰供电公司,各县市区 )
(三) 强化项目支撑。对全市工业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统一管理,建立滚动项目库。入库项目需按要求办理备案( 核准) 手续,并及时申报纳入统计部门的投资统计系统。市、县两级统计和经信部门要加强对技改投资的监测分析。(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统计局,各县市区 )
( 四) 加强督办考核。落实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的考核力度,实施工业经济运行“赛马制”,及时通报工业技改投资情况。( 责任单位: 市经信局,各县市区 )